2020 年 10 月 23-24 日,五段精靈故事、五段未果愛情;即將公演的劇場作品《魅》揉合鋼琴獨奏、說書、詩篇與光影,把古典音樂中的靈魅與愛情傳說重新演繹。
《魅》是根據 2019 年台灣演出的《曖魅》,重新進行舞台設計的香港版本。鋼琴家嚴俊傑特別在音樂的豐厚寶藏中精選孟德爾頌/拉赫曼尼諾夫、拉威爾、聖桑、李斯特的作品,加上焦元溥的詩作翻譯及張艾嘉的現場朗讀,貫通文學與音樂,讓觀眾感受音樂對靈魅與愛情的渴求
與炙熱。
分飾十三角的說故事大師 - 張艾嘉重新詮釋經典
在沒有電影的年代,鋼琴獨奏配以在客廳朗讀戲劇,是很流行的娛樂方式,像人們在家裏演出電影或戲劇。8 年前,嚴俊傑與張艾嘉合作演出《蕾諾兒》這部描述鬼新娘的朗讀作品,在台灣演出後,應邀至上海簡單生活節巡演,轟動兩岸三地。張艾嘉表示:「自從做完《蕾諾兒》的演出以後,我就愛上了這種所謂朗誦(recital)的聲音表演。(這種演出)跟演戲或唱歌都不一樣,每次都快呼吸不過來⋯⋯慢慢聽俊傑的琴音去找那些詩的節奏感和情感。」
透過獨特的詮釋角度,巧妙地控制語調,張艾嘉令詩篇驚悚背後所隱藏的淒美無奈的愛情得以傾訴。對於今次在香港版《魅》中將以一把聲音分飾十三個角色的挑戰,張艾嘉表示:「無論作為演員或導演,我總是想做沒有做過的事,迎接尚未遭遇的挑戰、學習未曾獲得的經驗與能力。能夠有機會學習新東西、能夠和傑出古典音樂家同台演出,我想,就是這樣的事。」
飛天遁地的刁鑽技巧 - 嚴俊傑詮釋20 世紀最困難鋼琴曲之一
在本次演出中,嚴俊傑將呈獻名列技巧最艱難的鋼琴作品之一 - 拉威爾的《夜之加斯巴》,此
作以法國詩人貝特蘭(Louis Bertrand)詩集為靈感創作,全曲包括〈水精靈〉、〈絞刑台〉、〈史加波〉三段,其中技巧難度又以描述家中惡作劇精靈的〈史加波〉為最,近乎神經質反覆撞擊的主題,在鋼琴家指下倏忽飛過,音型以飛天鑽地之勢,恰如其分地表現了暗夜精靈的神出鬼沒。
得不到的愛情亦是選曲重點。事實上,今次演出的音樂作品本身就和與此題材相關的文學有關,就如李斯特《巡禮之年-第二年:義大利》中,以三首依佩托拉克十四行詩譜寫的鋼琴曲,表現對愛情純粹的渴求。嚴俊傑說:「詩人佩托拉克終其一生,為僅有一面之緣的摯愛蘿拉寫下了300 多首十四行詩,詩裡多用印象鮮明的對比修辭,不僅幽微心事,也借大自然的山岳河川壯大地歌頌愛情。」
整場音樂會之原文詩作,皆由樂評家焦元溥操刀中譯,並首次搬上香港舞台。焦元溥說:「在是次選曲中,李斯特的《蕾諾兒》和拉維爾的《水精靈》都可以說是愛情故事。一邊豔紅,一邊暗黑,就是《魅》的基調。」在此基調上,觀眾還可透過焦元溥翻譯的詩作,換一種媒介了解音樂背後的故事,體驗文學和音樂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舞台高科技實驗先鋒 - 胡恩威注入全新舞台影像
《魅》在香港的舞台空間,由舞台科技先鋒導演胡恩威進行舞台影像設計。跨界劇場導演胡恩威擅長舞台高科技實驗,成績備受國際讚譽,於2018 年DFA 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及2019年A’國際設計大獎獲獎,他督導的「進念舞台創新實驗室」更剛剛於2020 年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Red Dot Award) 品牌與傳播組別中獲獎。去年胡和黃家正做一個現場鋼琴與影像的舞台作品時,生出加入人聲元素的念頭,看過張艾嘉傳來的《曖魅》宣傳影片後,二人決定合作重構一個香港版本。今年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的深邃幽魅的空間,胡恩威將運用舞台前沿的視聽科技,跟《魅》演出者的『聲』與『音』互動,嚴俊傑在台灣作實時串流即場演奏,張艾嘉在香港文化中心同步演出,把這場精靈愛情故事訴說得異類的詭譎炫目:「要看如何能夠表達出那詩意(poetic)的感受,是今次《魅》我們想去實驗的⋯⋯有一個這麼厲害的聲音和演奏組合,再加上重新設計的影像,看看有什麼刺激的、新的火花可以擦出」
進念‧二十面體 主辦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 合辦
2020 台灣月重點節目
【香港版本《魅》】
10 月23-24 日 (五 - 六) 8:15pm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票價: $420, $320, $220
開售: 9 月9 日
購票: 撲飛、城市售票網
社福‧票: 小童、全日制學生及80 歲或以
上長者費用全免*
六十歲或以上新中年人士及殘疾人士半價
*礙於城市售票網系統,未能提供$0 票價門
票,故定為$1。
說書人: 張艾嘉
鋼琴: 嚴俊傑
導演及設計: 胡恩威
詩作翻譯: 焦元溥
【演出曲目】
孟德爾頌/拉赫曼尼諾夫:
〈詼諧曲〉, 改編自《仲夏夜之夢》
拉威爾:《夜之加斯巴》
聖桑:《骷髏之舞》
李斯特:《巡禮之年第二年:意大利》
三首佩脫拉克十四行詩
李斯特:《蕾諾兒》
張艾嘉
「自從做完《蕾諾兒》的演出以後,我就愛上了這種所謂朗誦(recital)的聲音表演。」
七十年代於台灣和香港兩地開展演藝事業,從影超過四十年,主演電影超過一百部。以電影《碧雲天》首次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1976 年)、《我的爺爺》獲得首個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81 年),自此獲金馬獎及香港電影金像獎多次的提名及獎項。
除了演出的作品深入民心,作為編劇及導演,她亦極具影響力,由1981 年開始執導,至今導演的電影有十三部,不但在港台獲得盛名,亦備受國際關注。她導演的電影曾多次受邀於不同的國際影展,包括柏林電影節、倫敦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釜山電影節等等。2017 年最新導演的作品為《相愛相親》。
她一直致力培育年輕一代,1988 年成立果實文教基金會,鼓勵及引導年輕人在藝術界的發展和創作;對推動電影工業更是不遺餘力,現時為香港電影發展局基金審核委員會成員之一,並曾任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董事局副主席 (2010-2013 年)、台北電影節主席(2011-2014 年)、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主席(2014-2018 年)。她亦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18 傑出藝術貢獻獎」以肯定她對藝術界的付出。
嚴俊傑
「流行歌手們的演唱會都有非常炫麗的聲光效果,其實鋼琴獨奏會也可以跳脫原本的框框,以非常精彩的方式呈現。」
嚴俊傑自1997 年十三歲獲第三屆國際柴科夫斯基青少年音樂大賽第三獎起,便活躍於台灣及海外樂壇,其演奏足跡遍及歐、亞、非、南北美世界五大洲;並以獨奏家身份與多位指揮名家及著名樂團合作演出並受邀在世界各地舉行演奏。
嚴俊傑立下多項創舉:於台灣首演柴科夫斯基《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跨界與導演張艾嘉於上海世博合作演出,號招數萬觀眾;與台灣愛樂於NAXOS 世界首錄陳其鋼的鋼琴協奏曲《二黃》;並於2016 年開創世界創舉一日三饗音樂節,於一天內演奏三場不同獨奏會,備受佳評。嚴俊傑目前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歷年來多位學生於國際比賽榮獲大獎,並受邀至國際各大音樂節講學及演出如Music Fest Perugia,Colburn Piano Festival 及Almalfi Coast Music Festival 等。嚴俊傑於2008 年獲第十九屆金曲獎「最佳古典演奏獎」,並於2017 年創辦國際大師鋼琴藝術節,致力於音樂藝術之推動。
焦元溥
「事實上,藝術本身就該融會貫通,如果認為音樂只是音樂,文學只是文學,那就小看它們了。」
1978 年生於台北。台大政治學系國際關係學士、美國佛萊契爾學院( Fletcher School )法律與外交碩士、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音樂學博士,大英圖書館愛迪生研究員。十五歲起於雜誌報章發表文字作品,涵蓋樂曲研究、詮釋討論、音樂家訪問、國際大賽報導、文學創作、翻譯與劇本改編,著有《樂來樂想》、《聽見蕭邦》、《樂之本事》與《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中、日文版)等專書十餘種,也擔任國家交響樂團(NSO)「焦點講座」策畫,「20X10 蕭邦音樂節」和「Debussy Touch 鋼琴音樂街」藝術總監,以及台中古典音樂台與Taipei Bravo電台「焦點音樂」和「NSO Live 雲端音樂廳」廣播主持人,前者獲金鐘獎非流行音樂節目獎(2013),製作並主講音頻節目「焦響樂:古典音樂入門指南」與「焦響樂:一聽就懂的古典音樂史」(看理想)。
胡恩威
「張姐有天傳了《曖魅》宣傳品給我
一個音樂 + 朗誦作品
我看了演出片段後覺得很受啟發
當時我正在和黃家正做一個現場鋼琴與影像的舞台作品
我經常想要加點人聲到那作品中
看完Sylvia 的影片後我就覺得perfect
一個鋼琴家加上朗讀和映像三樣東西
其實台灣的版本都很厲害
於是我和Sylvia 建議不如合作,在香港文化中心製作一個香港版
於是就開始了這個合作
我對一些所謂非敍事體如聲音、映像,一直都很感興趣
要看如何能夠表達出那poetic 的感受,是今次《魅》我們想去實驗的
加上有一個這麼厲害的聲音和演奏組合
再加上重新設計的映像,看看有什麼刺激的、新的火花可以擦出」
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從事編劇、導演、監製和策畫等多方面的工作,是跨界劇場及多媒體劇場先鋒,作品以強烈視覺影像建構劇場美學,作品曾應邀於北京、南京、上海、蘇州、東京、新加坡、台北、柏林、布魯塞爾、克拉科夫、米蘭等世界各地演出,主題涵蓋文學、歷史、時政、建築、宗教,包括《華嚴經》、《萬曆十五年》、《半生緣》、《東宮西宮》系列,崑劇《臨川四夢湯顯祖》及《紫禁城遊記》,多媒體建築音樂劇場系列《路易簡的時代和生活》及《Looking for Mies》等,先後與多位華人劇場達人賴聲川、林奕華、孟京輝等合作,負責多媒體舞台設計。2009 年,胡氏策畫了香港首個以建築為題的「建築是藝術節」,透過劇場演出、展覽、講座及研討會等藝術形式,向市民大眾展示不同層面的知識、美學和思辯的方法和討論,探索建築及劇場的各種藝術可能。2017 起策畫「Z Innovation Lab舞台創新實驗室」,發掘表演藝術與舞台嶄新科技的各種可能,2020 年獲德國紅點設計大獎(Red Dot Award)品牌與傳播組別獎項。
2012 年憑《Looking for Mies》獲香港設計中心頒發「亞洲最具影響力優秀設計獎」。2013 年獲《南方都市報》頒授「深港生活大獎年度藝文人物獎」。2018 年《建築城市》獲「DFA 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奬 -銀獎」及2019 年「A’國際設計大奬賽」表演藝術類別銀獎。
進念.二十面體
聯合藝術總監:榮念曾、胡恩威
進念・二十面體,1982 年成立,為非牟利慈善文化團體,以香港為基,面向世界的實驗藝團。專注於多元戲劇藝術創作,原創劇場作品超過二百齣,曾獲邀前往演出及交流的城市遍及歐、亞、美等地八十多個城市。多年來一直致力拓展香港文化藝術新領域,積極推動國際文化交流,主催藝術評論及文化政策研究等工作,並活躍於藝術教育和發展電子媒體及跨媒體等新類型的藝術模式,近年亦致力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現為香港九個主要專業表演藝術團體之一,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國際實驗劇團。
2009 年始,成為香港文化中心的場地伙伴,以五個實驗為方向:實驗傳統、實驗科技、實驗政治、實驗教育、實驗人文,開展系列創作及外展教育計畫,實驗與探索「舞台空間」不同形式和內容的可能性。由早期非敍事、形體,與舞台空間的互動實驗,到近十年光、影、聲、空間的多媒體設計,由跨媒體舞台表演空間,到跨界別政治民生空間,到跨地域國際文化交流空間,由流行普及到社會禁忌,由傳統到當代……,不斷啟發華人社會的藝術和舞台美學。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