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沙田文化藝術推廣委員會主辦、沙田民政事務處協辦、沙田區議會贊助的「沙田文化研究計劃發布會」於今天下午展開。「客家民系」是中國漢族的一個主要族群,「客家人」起源於一千多年以前的中國中原地區,後來南遷至中國南方各省,其中以廣東有較多「客家人」居住。古香港也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同時「客家人」亦是香港最早的一群原居民。據統計,沙田瀝源九約近60條鄉村,客家鄉村佔八成以上。沙田的「客家人」保留祖先的文化傳統,承傳了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
沙田文化藝術推廣委員會特意與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助理總監(學習與發展)葉振東博士深入研究客家文化發展,了解沙田的圍村,探訪「客家人」的習俗,訪問村中父老,以「吃」(盆菜)、「說」(客家話)、「喜」(添燈)、「住」(客家大宅曾大屋)為題,記錄了沙田區「客家」圍村的生活。
為了更深入了解客氣文化,主辦單位更邀請了兩位年青客家人朗誦《竹枝詞》,令大家懷緬客家話的親切可貴、鏗鏘悅耳。《竹枝詞》是一種吟咏不同地區風土人情的漢語詩體。100多年前,本地兩位客籍大儒許永慶老師(石古壟村)及羅文祥老師(九肚村),亦創作了本土的《竹枝詞》,以客家語唱出,歌詞由「瀝源」之「大圍」作開端,內容幾及整個新界而至九龍及港島,勾劃出各處之風光特色。現時,沙田火炭村村代表鄭志興先生保存了一套祖傳手抄本,並珍藏在沙田鄉事委員會讓公眾欣賞。香港歷史研究會副會長葉德平博士為了承傳《竹枝詞》,特意深入進行文化研究工作,簡單而言,《竹枝詞》就是客家人的山歌,雖然是山歌,但其文學價值絕不下於文學作品,可讀性甚高。他同時介紹《竹枝詞》與早期沙田客籍居民的生活點滴,從字裏行間隱約了解當時的生活面貌。
而大會亦非常榮幸,邀請了港九花卉職工總會理事劉瑞枝女士細緻介紹早期沙田區早期的花農生活及農業情況,一境一物,仿如昨日,讓所有在場人士歷歷在目,彷彿讓所有事物一一重現眼前。
沙田文化藝術推廣委員會主席楊文銳先生, MH 及副主席陳敏娟議員表示,沙田文化藝術推廣委員會將繼續進行文化研究工作,為保存本土文化,貢獻一分力量。沙田民政事務專員陳婉雯女士, JP 感謝沙田文化藝術推廣委員會的努力,她希望能在社區上促進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