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香港藝術中心第三屆《HKAC CREATORS FOR TOMORROW》吸引逾百本地藝術家申請四個獲資助單位分別榮獲港幣最高六萬元資助首個獲資助項目以「聲音」展現才華

作家相片: KS Media HKKS Media HK

EnListening 跨媒介研究分享展演
EnListening 跨媒介研究分享展演
類鳥變奏曲
類鳥變奏曲

香港藝術中心第三屆《HKAC CREATORS FOR TOMORROW》於去年招募藝術家單位申請資助,以支持及鼓勵藝術家實踐其展覽或專題研究項目。經過專業評審團的嚴謹評選,四個藝術單位脫穎而出。獲資助單位包括葉若曦 (Heyse Ip)、王嘉淳 (Guyshawn Wong)、在山工作室 (The Hill Workshop),以及黎倩華 (阿步Lai Sin Wah) 與其策展人小東(Siu Tung/Venus Lau)及梁翠華(Sally Leung)。獲選藝術家來自不同的創作領域,他們的創新和具影響力的作品展現了卓越的藝術才能和未來潛力,而他們的作品現準備公佈,期待讓公眾參與。


從2020年起,《HKAC CREATORS FOR TOMORROW》計劃至今已成為香港藝術中心深受歡迎的資助計劃。除了提供場地支援給予藝術創作者展示其作品,計劃亦提供高達港幣六萬元的資金支持,幫助獲選者實現其藝術創作和研究提案,今屆錄得逾百份申請,喜見香港藝術家非常活躍於創新思維及持續創作。香港藝術中心也期待公眾能夠親身體驗和欣賞不同界別的藝術形式及創作,進一步支持及推動本地藝術的發展。


今屆首批展示成果的藝術單位包括王嘉淳的「EnListening 跨媒介研究分享展演」葉若曦的「類鳥變奏曲」個展。王嘉淳的研究計劃旨在探索人工智能 (AI) 與藝術創作的關係。是次展演將透過聲音藝術(Sound Art)、電腦程式 (Computer Software) 和即興形體舞蹈(Improvisational Movement)的跨領域合作,突破傳統人機界限。作品邀請舞踏舞者湯馬士(以太舞踏劇場)與特製電腦程式進行即興展演,透過機器學習和算法作曲等元素,呈現一場持續演化的對話。這項實驗性表演強調人機協作而非控制,探索多元世界觀的交疊可能。

 

葉若曦的「類鳥變奏曲」則透過大型裝置作品反思人類、動物與城市的複雜關係。展覽巧妙運用防鳥網、人造防鳥刺等城市防禦物料,配合機械驅鳥器發出的仿真鳥鳴,營造出一個既熟悉又令人不安的空間體驗。展品透過感官和空間的錯置,引導觀眾思考人類在生態系統中的定位,以及城市發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藝術家通過模仿鳥類叫聲的錄像演出,進一步挑戰人造與自然的界限,探討人類對大自然的想像與控制慾望。《HKAC CREATORS FOR TOMORROW》計劃內的分享會及展覽皆免費入場,歡迎公眾人士入場支持一眾年輕藝術家。

2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 2013 KS Production HK

KSmediaHK由KS Production於2017創立,是香港本地娛樂的網絡新媒體頻道Online Media,提供最新最快第一手的娛樂資訊,藝人及名人專訪,明星活動採訪等,請各位觀眾多多支持!

bottom of page